大学生夫妇的“芭乐致富经”
“芭乐去年产量30多万斤,今年预计产量80多万斤,销售额900万元……”漳州市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的“网红芭乐”果园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李向锋、陈晓冬夫妻俩为村民算着收入账。
院前村地处“中国海峡硒都”诏安县,在这片富硒土壤上种出的“土芭乐”如今已升级成“龙岩打车发票网红芭乐”,从过去烂在地里到现在由电商销往全国,带动村民收入成倍增长。在果园打工的村民陈友青笑逐颜开,“算上工资和芭乐收成,干劲十足。”
芭乐果园里,套袋、滴灌、掐枝头以及秋天的第一批采摘都在稳步进行。“芭乐收获季是9月到次年5月,把旺季控制在冬天,可以保证农户收益和芭乐口感。”说起芭乐的种植,陈晓冬笑称夫妻俩都成了芭乐行家。
4年来,李向锋夫妇帮扶村民实现标准化种植,让农产品接轨电商,带动村民共同增收,揽下“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巾帼好网民”等殊荣。
不久前,这对夫妇创办的诏安县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列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李向锋感慨道:“这远超当初返乡创业的预期。”
2016年,毕业于厦门华夏学院的陈晓冬和毕业于集美大学的北方小伙李向锋毅然辞去工作,回到陈晓冬的家乡当起了农民。
“村里长期种植芭乐,直到村民让我帮忙销售,才发现家乡的芭乐低质、低产、低价,甚至烂在地里。”陈晓冬说,当地的“土芭乐”皮厚肉少、口感差,但是很香,于是他们决定研究改良当地芭乐品种。
在外公的帮助下,陈晓冬学着翻地干农活,种下42棵试验芭乐苗。而彼时,二人对于芭乐种植丝毫不懂,“只能带上手机,在地里一边拍照一边问” 。
创业初期,面对城乡落差,二人的经济收入大不如前,还要面对经验和资源缺乏、家人不理解的压力。但夫妻俩没有气馁,他们着手组建研发团队,学习台湾、广东等地种植经验,并请农业专家帮扶。
2019年底,经过五代改良的“陈老师芭乐”种植技术趋于成熟,口感绵密香甜,并成功注册品牌。同时,陈晓冬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加入标准化种植。“去年起,愿意加入的村民多了起来。”她开心地表示。
“种植传统芭乐一亩地年收入4000元左右,种植‘陈老师芭乐’一亩地收购价能达2万元。”陈晓冬说,如今周边龙岩打车票7个村200多户村民均种植“陈老师芭乐”,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
“陈老师芭乐”通过陈晓冬团队的电商运营,不愁销售,在淘宝店中被称为“冰淇淋口感的网红芭乐”。李向锋将刚摘下的芭乐用手掰开向记者展示,可见果肉粉红软糯,能闻到浓郁的果香。


“仅通过电商预售就已供不应求,顾客复购率超过40%。”陈晓冬说,目前网店预售需排队发货,旺季对接多个电商平台。
几年来,陈晓冬负责参赛参展、对接龙岩的士票资源和农户,李向锋则专注电商运营。二人各司其职,逐渐改变着村民们的种植方式和理念——仅留优质果,矮化树枝抗台风,改用滴灌抗旱……陈晓冬还将新技术、新肥料与村民共享。
令陈晓冬欣喜不已的是,乡村焕发新活力,“电商”“创业”等新词汇逐渐被村民挂在嘴边。农产品销售有困难时,村民们还会找上门说:“晓冬,帮我们把它卖给‘电脑里的人’。”
眼下,夫妻二人正加紧筹划再次参展9月8日在厦门开幕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也计划精准帮扶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年轻人多起来了,农村越来越有希望。”身为诏安县乡村振兴讲师,陈晓冬想充分利用这个新身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
文章来源
- 02-21
凌晨,一出租车冲入小车河内
今日凌晨12点半左右,一辆贵A牌照绿色出租车,在贵阳市车水路某小区一内部道路下坡路段,直接冲入小车河内。龙岩打车票今早8...
- 11-03
以后在泉州打的每趟或多花两三元!等红灯、堵车每75秒拟收0.
11日下午,泉州举行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邀请消费者、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9人出席,就两个方案征求意见。...
- 11-03
厦门一的哥违规拉客被罚,竟辩“乘客有需要,我不能拒载”
10月19日,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集美大队执法人员在厦门北站出发层对一部站外揽客的出租车进行检查。经查,乘客苏某证实,其准...
- 11-13
厦门的士调度中心号码多少?
0592-6881151(海旅出租车)0592-7162925(翔安出租车)厦门出租车消费标准:起步价10元/3公里。起...